茶文化
前两天咱们出了一篇如何买茶不踩坑的文章;陆续收到有网友夸赞总结得比较完整;对于买茶大致上能有个眉目;但还有部分网友表示自己买茶会听到“明前茶”和“明后茶”,瞬间又懵了?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?
其实除了“明前茶”和“明后茶”,还有“雨前茶”和“雨后茶”;按照字面意思就是不同时间采摘的茶;前者为清明前后采摘,后者为谷雨时节前后采摘;不同的茶叶品种,不管是明前还是雨前,其实只要是第一次采摘,都要“头春茶”;滋味和质量都不错;但如果非要细分“明前茶”和“明后茶”到底有什么区别?那得从下面4点来详细说明?
明前茶:简单来说就是清明前采摘的春茶;一般都是按照阳历4月4号之前采摘的都是明前茶;农事我们都会按照24节气歌来进行农时安排;那么采茶同样也是一个道理,“清明太早,立夏太迟,谷雨前后,其时适中。”这也就是茶客家们的采茶时节;
明后茶:有明前固有明后;4月4—4月20号左右采摘的,那基本就是明后茶了;但基本都在清明后谷雨前;从时间来对比明前,明后茶,就差那么几天M6米乐,但茶的质量和口感却有天壤之别!
清乾隆皇帝曾作诗《观采茶作歌》,有句云:“火前嫩,火后老,惟有骑火品最好。”
明前茶:清明前由于气温降水等原因;茶叶发芽较少,生长也比较缓慢;此时采摘的茶叶大部分为幼嫩的芽头或者是一芽一叶;且包裹的都相对比较严实,剥开的时候会感觉里面有好几层,如同没有开花的花苞;嫩绿油润;眼瞅着鲜嫩可见,初春的馈赠!
明后茶:到清明之后,气温开始升高M6米乐,雨水也比之前频繁;这个时候茶叶增长明显加快。此时采摘的茶叶就多为一芽一叶,一芽两叶,甚至一芽三叶;看起来都比较松散,几乎就是一片小叶子的卷曲状。
清明前的采摘的茶,茶树在冬季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,在漫长的冬季,茶树体内的养分得到充分积累,加上初春气温低,茶树生长速度缓慢;因为这一时期的茶叶其内含物丰富,水浸出物含量高;再者,清明前气温较低,一般无病虫危害,基本不会使用农药;因为品质上明前对比明后茶也会略胜一些!
而对比之下,明后茶由于采摘时气温比明前高,芽也生长相对较快,病虫增多,农药上也会开始使用;品质稍次,口感上也会大有不同;
明前茶,有些许初春的寒意,稍显高冷;入口后香气喷薄而出,舌尖感触更香甜鲜滑!
而明后茶对比之下少了些初春的寒意,有茶汤醇厚的特点;随着芽叶的成熟过程中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不断增加,喝起来滋味会更浓厚,甚至会被人认为是“苦”;但随着时间推移,也会有回甘,“苦尽甘来”的意境,在明后茶上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!
所谓“明前茶,贵如金。”清明前气温低,发芽数量可以说是少之又少;且生长速度也比较缓慢,寥寥无几的发芽量能达标到可采摘的程度,那基本也是少之又少了;因为产量上对比明后茶,采摘的时候生长速度快,产量就很大了;
其实说白了,明前茶虽好,但贵的不实;所谓:“自饮明后雨前实惠多茶叶知识,送礼尝鲜选明前。”明前茶如果作为赠礼,赠送给亲朋好友,更多的是一份尊重与看M6米乐重;而如果说居家过日子,烟火气更浓,选择明后茶再合适自饮家饮不过了;火气也没有明前茶那么大,更加的温和一些;大家觉得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