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器与生命的双向诠释

发布时间:2024-04-11 07:30:41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  在博山冯八峪与窑广之间的一间隐秘陶坊,67岁的方益鸣教授托着一只陶杯,向我讲述他复原黑釉线条罐的故事。金代磁州窑黑釉双系线条罐多收藏于日本,曾一度风靡纽约佳士得、苏富比拍卖场。其实,这种黑釉凸线纹装饰技法线条罐,早在宋代淄博窑博山大街南头窑口就有生产。复原这个线条罐很难吗?我问。不难,方益鸣说。我们的对话从这里开始。

  举着那只素烧成黑色的陶杯,方益鸣仿佛回到他的课堂,一边示意一边讲述。就线条罐来说,山西有,河南也有,以淄博博山的为最好。工艺难点就是立粉,立这个线。坯体是陶器,线则是白化妆土,化妆土有瓷的性质,因为收缩比的不同存在一个不好结合的问题。

  开始,他是修好泥坯,用湿坯立线,也叫立粉、沥粉。线是糊状,挤牙膏一样挤在坯体上。坯体晾干后,傻了,立线与坯体结合不好,线条几乎全部脱落。显然,化妆土与坯体收缩率不一。方益鸣又将修好的坯体,先给它喷些水软化一下,在较湿的坯上立线可与化妆土软硬相当。结果陶坯一干线条还是“啪啪”全掉了。又想,不行就先素烧试试,或者干脆坯体彻底晾干再立线,结果不出问题了。方益鸣兴奋起来,太神奇了,事实和想象的完全相反。经过多次实验,线条罐工艺取得成功。

  陶坯立线后,要上一层白炭土,形成外层黑釉。釉料上得比较厚,土黄色,遮盖了素烧坯体的颜色,也覆盖了立线的白色,想象中烧制以后黑釉会把白线盖住,就想,兴许古人见立线凸起,会用棉布擦一擦,让白线露出来。他也擦了一遍,又喷了一遍透明釉。成品是烧出来了,方益鸣又觉得这似乎不符合民窑的逻辑。古人做一件普通的实用器,会这样繁复?不会的,应该不会费这个工夫。索性,他不再擦拭,也不喷透明釉,直接上完黑釉就烧。果然一试就成了。他惊奇的是,为什么敷以黑釉以后立线仍可以变白?应该与烧制有关。方益鸣研究这种工艺的目的并不是完全恢复线条罐,主要是用这个技术开发茶器。

  方益鸣1957年出生于枣庄,学生时代开始学画。1973年10月,枣庄陶瓷二厂为了赶一批出口陶瓷,从社会上招收彩绘工,16岁的他应试入职,这一干就是50多年,这些年他做陶瓷、学陶瓷、教陶瓷,一生与陶为伍与艺相伴。2017年,他从山东理工大学退休,有了时间,拿出工夫到国内陶瓷产区游历了一番,还考察过美国、日本、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陶瓷文化,感觉还是要做点事情,毅然开办了“名艺坊”工作室。

  2019年5月,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组织编撰《中华茶器具通鉴》,共3卷7册150多万字,1500余幅图片。方益鸣在中央工艺美院上大学时的班主任老师杨永善,受命总主编之一,在全国各陶瓷产区征集作品。见到淄博的作品,杨永善说,这水平还不如几十年前,代表不了淄博。就给他打电话:方益鸣,淄博的东西不行,你认不认识淄博做茶器的?有没有像样的东西?方益鸣就说,我现在开始做茶器了,我把我的东西发几个给你看看,还推荐了纪广远、栾波、岳孝清等。另一位《通鉴》的编辑却没有杨永善客气:“现在你们淄博的茶器设计太差了,想不到会这么落后。过去你们是全国最知名的大陶瓷产区。计划经济年代,你们是领导全国潮流的,可现在,我竟然征集不到像样的东西。”她举例,“德化、宜兴不说,就说河南,人家推出的中原壶,做得非常好了,他们从艺术瓷转型日用瓷,中原壶打造得有声有色,既有市场又有水平。你在山东教了一辈子陶瓷,今天这个状况,你有责任!”《通鉴》出版,纪广远、栾波、岳孝清、王一君,还有闫玲、周祖毅、田继博等的作品均收入在内,方益鸣还是排在了山东第一位。

  一句“你有责任”,方益鸣感到了巨大压力。他决心自己做壶。从1973年开始介入陶瓷艺术,陶瓷几乎是他生命的全部。50多年里,凡属陶艺门类他基本都做过,但是最擅长的是器皿造型。他退休以后,杨永善先生给他打来电话,肯定其选择,这时候要时间有时间,要经验有有经验,把握好这几年,出一批好东西。

茶器与生命的双向诠释

  1973年就业后,画了一年的陶瓷彩绘又去注茶壶,天天抱着大桶注浆。他老实能干,产量很高,成为厂的劳模,1976年被推荐工艺美院上大学。那时候,“臭老九”们陆续从牛棚里回城,要办一个全国日用陶瓷设计进修班。方益鸣从枣庄被录取。两年后毕业回到枣庄。之后,他再度考取中央工艺美院。198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,他参加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分配,来到位于博山的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任教,并一直负责陶瓷专业的教学工作。

  省轻工美校成立之初就一个陶瓷美术专业。师资基本来自各个陶瓷企业,也有浙江美院等院校分来的学生。说是陶瓷教育,主要还是学绘画,临毕业的时候买些白瓷来,瓷上画画烤上彩,算是陶瓷美术专业毕业。方益鸣进入美校,认为光教学生画画不行,陶瓷美术专业应该教学生设计陶瓷和做陶瓷。他开始操持陶瓷教学,改陶瓷美术为陶瓷设计。他找到校领导,能不能给间房子我领学生们做陶瓷?能。配电室旁边有平房,你看能用不?一间不够三间。有模型房了,可以脱离纸上谈兵做模型了,要镟胎就需要买石膏镟胎机。上哪买?没有。方益鸣找了当时从博山陶瓷厂调来的范校长,博陶有没有替下来的单刀压坯机,咱把上边的刀拆掉,下边的机轮就可以当车胎机用了。他们当废铁买回了工厂淘汰的机器,有了简陋的车胎机,轻工美校从79级的学生开始做陶瓷。

 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,流行于国外的陶艺概念传入国内,陶瓷教育在服务于大企业的同时,也要尝试培养个体艺术家和作坊生产,需要拉坯成型技术进入课堂,当时国内几乎没有生产拉坯机的厂家。去哪里搞拉坯机?上世纪80年代初,博山美术陶瓷厂与日本有文化交流,日本人曾经送给美陶几台拉坯机。方益鸣就和美陶领导说,能不能让美陶动力科仿做几台?结果美陶仿做了五六台,开启了轻工美校手工做陶的教学。后来条件好了,美校又有了大模型房、拉坯室,做了几台高级镟胎机,一直用到美校与职业学院合并。学生们从学设计到搞陶艺,从图纸到制胎,最后去全省陶瓷企业搞毕业实习。可以说,方益鸣是山东现代陶瓷艺术教育的开启者,也是陶艺教龄最长的教师。国际陶艺学会理事—中国区代表万里雅先生说,方益鸣堪称山东陶瓷艺术的传道士。

  雨点釉是淄博艺术瓷符号性的东西。历史上,雨点釉总是时隐时现。民国时候侯相会做过,公私合营后进入美陶,用馒头窑烧制雨点釉。雨点釉出口到日本,被崇拜天目釉的日本人发现并视为宝贝,雨点釉的身价被炒起来。方益鸣介入雨点釉研究是上世纪90年代。在方益鸣眼里,硅院原工程师宁庭业先生是个人才,他1980年曾给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建过梭式窑,以后宁庭业又被派到山西建隧道窑。他在山西发现了白炭土,结果一烧黑釉上出点了,这不就是雨点釉吗?宁庭业和方益鸣是美校宿舍邻居。宁庭业把山西白炭土带回博山,跟方益鸣说,你看山西白炭土和博山一样,咱俩合作,你出造型,我做烧制,我有把握能烧出雨点釉来。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后来他们又去大通公司,继续试制雨点釉。1999年,国务院批准征集一批工艺美术精品,方益鸣做的雨点釉大盘被征集为国家珍品,被永久珍藏在新落成的中国工艺美术馆内。

  方益鸣2001年调入山东理工大学,使该校有了山东高校最早的陶艺专业,他做专业教学和实验室主任期间还继续研究雨点釉。从自己找土、加工、分析、上釉到烧制,全部自己完成,这期间还成功烧制了加彩雨点釉。方益鸣说,雨点釉自古就有,不是原创,但雨点釉加彩的确是我的创意,我在家里珍藏的4件座盘,现在看还是无人超越。他乐见的是好友周祖毅终成雨点釉非遗传承人,将这项宝贵陶瓷艺术不断发扬光大。

  从1984年开始,方益鸣就给山东省陶瓷创新奖评比当评委。评比规定评委一般是不能有自己的作品参加评比的,从此坚持自己担任评委决不参评。后来,新任陶协会长外聘评委且在外地评比。方益鸣的陶艺作品可以参评了,一年一个金奖。其中一次去的无棣评比,方益鸣带去一套“夕阳红”茶具设计,青釉白釉结合,亮光哑光合一,从古至今没有发现这样的曲线设计,在茶具上找到水的感觉,寓意孝水长流,获得金奖。又一年在临沂评比,他开车送去两只大罐,当他离开的时候工作人员不让他走,他说不行,明天我得参加我两个研究生婚礼,什么事不让走?说再叫你干评委。第二天下午,方益鸣忙完学生婚礼又赶回临沂,评委们已经集合。一落座,会长一把拉住他,指着身边座位说,坐这。方益鸣说不妥,你看看这些评委,哪个不是国大师?我哪能坐这。就要你坐,我宣布,方益鸣是本届评委主任。原来景德镇陶院院长是原聘评委主任,临时有事缺席。方益鸣只好临阵受命。他被看好的原因有两点,一是全面的陶瓷知识结构和艺术修养,再就是他的公平,上世纪80年代他当评委的时候,评比方法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,后来发现平均得分最接近他的打分。当时评委们大都来自各个陶瓷单位,企业的评委有专业知识的局限,也有偏爱自己企业的情况。所以官方与专家公认方益鸣不徇私情,省里凡有陶瓷大师评比和新产品评比一般都要找他。

  茶壶是一个实用器,是喝茶用品,方益鸣定位茶器首先是好用,功能为先。好用就是处理好和使用者的关系。方益鸣跟我这样讲茶器理念——在工业设计里,有一种学科叫人机工程学,是他在无锡轻工业学院学习工业设计时学到的。做的壶看上去不老气,有线,有角,有棱,用工业设计的方法设计茶器,工业设计讲究人和物的关系。物品都是给人用的,要研究怎么能好用,如杯子多粗多高,容量多少,边沿和嘴唇的关系、把和手的关系、纽和指的关系处理。这些东西很细微,不学工业设计不去想这些东西。再一个,形式上点、线、面的关系、比例、艺术规律为了体现形式美。干什么用,怎么用,给什么人用,在什么地方用,都是它的物质属性。形状、色彩、肌理只是视觉形式,另外器物也包含了审美、文化等精神属性。方益鸣把积淀了一生的陶瓷学、设计学、美学知识凝聚在一把小小的茶具上,能不出精品?

  2019年,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展在南京举办,方益鸣的壶摆上去,被记者看见,写了一篇长篇报道《做一把山东的好茶壶》,在央视媒体发表并多家转载。连续几年的中国(淄博)陶博会,他都会摆一批壶参会。大家说,做这么多壶?更多人问,你自己做?他说不但我自己做,我从头到尾自己做。从一块泥巴、拉坯成型、内外上釉、各种烧法,不要任何人插手。很多人不信,因为在国内这种全能手不是太多。他说自己是“万金油”,因为在学校,与陶瓷有关的,什么课程都得安排,什么课程没人上你就得上,你不全会,怎么应付?

  方益鸣不仅要给中国人制作好用的茶器,还要做和其他产区不一样的壶。他一直在想,什么样的茶器风格能代表山东?朴素厚道的壶最能体现山东人的性格。在功能的基础上再追求风格、审美、文化。有了自己的风格,就能立得住脚。现在他的茶器造型已达100多个,多是正把壶,还有侧把壶、提梁壶。决定一个物品器型的,一是科技水平,二是审美标准,三是生活习惯,今天的器物更要让年轻人接受。他提到,器物都是为当代人服务的,茶器也要有时代烙印、有现代感。博物馆专家、正高级研究员安立华得到他的一把壶,说:“我的老师方益鸣是陶瓷大师,尤善制壶,手作拉坯,素胎薄釉,其风简朴,自然天成,一款一式,件件用心。知道我喜欢壶,于节前赠我一壶一杯,嘱:‘我的壶好用,退休后用我的壶喝茶。’茶未饮,心已暖。将壶轻轻捧起未及细审,已是爱不释手。”

  新时代时兴慢生活。器皿造型里最难的壶也就具备了特别的价值。除了茶壶,方益鸣还做了茶席全套。一桌喝茶的器具应有尽有。花器、香器、茶器。按古典茶具配套方法来做。2022年陶博会就展示了三套茶席,分别代表自然、当代、古朴三种风格。

  何谓陶艺?看似不是问题的基本问题,直到如今未能取得统一认识和标准。方益鸣给陶艺下了一个定义——陶艺就是以陶瓷材料为载体、以陶瓷工艺加工为手段的一种艺术创作。这是他一生从事陶瓷艺术设计的结晶。

  他的陶艺定义朴素而又精准,像他没有花拳绣腿、巧言令色的艺术生命,像他的艺术成就不在奖状与证书,也不在当下的市场,因为他基本不卖壶,他的茶器精品,要经得住时间的汰选,博物馆应是它们最终的归宿。因为,他用茶器诠释生命,也用生命诠释茶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搜索